我把那观音像看了看,我不是信徒,对佛像没有太大的虔诚。[昨天是晚上进来的,室内已经昏暗又无灯盏,今天早上天亮后注意力并没在这上面,而很快刘寡·妇就来了,所以要说记得很清楚是不可能的,但印象中这座观音像应该是没有被黑布盖住的,而且既然是每天都被供奉的佛像,又何必用布来盖着?难道还怕沾了尘?

    忽而视线一转,我移动脚步换了个视角,发现就在那观音像的后面竟还竖了一块木牌。

    木牌上刻着两字。

    懿文。

    心头微动,难道这是供的阿平父亲的牌位?但为什么不刻上“先父”“年月”之类的?

    若真是块牌位的话,此时我这般观察又冥思对之很是不敬,立即将手中的黑布给盖在了木牌上。下意识地还是多看了一眼,隐约有些明白刘寡·妇每日晨起诵经又常常在这佛房一待就一整天,应该是在为她的亡夫悼念吧。

    将门关上后我便又坐在了蒲团上,目光瞥及自己的膝盖不由拉起罗裙苦笑,做得多不容易的护膝最终还是没派上用场。以现在刘寡·妇的身体状况应该是不可能再来监督我罚跪了,如此即使偷懒也不用再全神戒备地注意门外的动静了。

    其实自嫁过门后很少有这般清闲和安静的时候,每天都不敢有懈怠家务。反正饭已经做好在灶房了,阿平应该会自己吃的吧,晚上那顿呢?

    有听到屋外动静来着的,但我坐在那没动,因为从脚步声分辨既不是阿平也不是刘寡·妇,立即想到之前老郎中提到让人送药过来,想来大抵就是那人了。

    不知不觉头顶的天窗光线暗了下来,天色竟已变黑,我迟疑了下还是起身走向门。

    阿平一个人在家中,中午没准发脾气也没吃,晚上不能再饿着了。另外,其实我真的饿得慌,尽管刘寡·妇命令不准我吃东西,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她也不能一直监看着我,至于那么实诚委屈自己吗?

    可当我走进灶房时便觉讶异,极明显的烟火味飘散在空气中,炉灶上的锅盖也在冒着热气。我好奇地揭开来,里头是煮好的米饭,上面还蒸着一盒小笼包与一盒蒸饺。

    这显然不可能是阿平的杰作,难道是刘寡·妇已经病好出来做的晚饭?

    实在是好奇心没忍住,我放轻了脚步走向后屋的卧房。刘寡·妇的门是开着的,走到近门处就听见里头有轻细的语声飘扬出来,于是我便看见了接下来的一幕。

    刘寡·妇半靠在床头,阿平安坐在一旁的椅子里,然后床沿处坐了一位身着紫衣的姑娘,手上端着的应该是药碗,正在一勺子一勺子地喂着刘寡·妇。

    我的角度看不见这紫衣姑娘长什么样子,只看到她在喂完药后便将药碗递向阿平,只顿了一瞬阿平就很自然地接过,然后那姑娘用一块布巾擦了擦刘寡·妇的嘴角,服侍的十分细微而周到。

    默然而视,觉得这么一幅画面很和谐,像,一家人。

    体味最后那三字,觉磨出了一丝淡淡的酸楚以及,讽刺意味。站在那个位置服侍刘寡·妇的人理该是我,看起来琴瑟和鸣的也应该是我,而今我却站在门外犹如一个旁观者。

    我都看到视角里能够唯一看见的刘寡·妇的脸上表情放松,眼神没有一丝戒备,甚至嘴角微微上扬。这所有的微表情都表达了一个讯息,刘寡·妇对眼前这个服侍自己的姑娘是满意的,喜欢的。而不是像对待我一样,永远眼皮耷拉向下,嘴角紧抿成一线,眼神中除了嫌恶就是冷寒的眸光。

    不过刘寡·妇只是我目前生活中的一部分,她的喜好固然值得被正视,但于我而言并不是太重要,所以我会在之前没有顾忌地顶撞她也挑明自己的态度。

    我真正在意的是侧背朝着我的阿平的反应,他为什么接药碗会接的那么自然?他为什么会有除了我以外的人能够让他安静坐在一旁?他又为什么……整整这一天都没有来看我?

    难道昨晚深夜他偷偷跑来送被褥当真是我做的一场美梦?事实上他根本就不在意我被罚跪,也不在意我的缺席?

    就在这时,阿平似有所感般地突然扭转回头,视线直直朝我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