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考间,帐外突然传出一阵铁甲铿锵声。来人的行走速度甚快,从声音响起到脚步声在帐门处停下,只在数息之间。
“主公可在?若在的话,且与某通传一声。”听得出来,来人是特意压低了嗓音在说话,但语气之间那股子急切之意,却是溢于言表,显然是有什么急事。
王羽一听就知道是谁了,在亲卫通报之前,便扬声道:“进来吧,子义。”
“喏!”帐门一掀,太史慈大踏步的走了进来,一脸兴奋。
两位谋士还在苦思,王羽却没那么多麻烦,他行事的风格就是这样,想定了的事,就去做,不会反复思量其中利弊得失。反正有漏洞的话,两大谋士肯定会提醒自己,何必枉费精力呢?这就是当老大的福利了。
“你这是……有喜事?”他故意打趣道:“莫非回来的路上,在某个庄园借住,遇见了心仪的女子么?”
“呃……啊?”太史慈一愣。
实际上,王羽对部属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
和田丰、黄忠这些为人方正严肃的人说话,他都是一丝不苟的,让人挑不出什么错处;而在于禁、徐晃这样的铁杆嫡系面前,他表现的就比较随意了;对赵云,他表现出来的是纯粹的亲切;对太史慈和贾诩最特殊,基本上就是本色出演了。
对此,众文武的反映都还不错。
为人君者,在人前的形象是有很多种的,有的示人以方正庄肃,有的示之以宽和仁厚,有的则以豁达霸气取胜,但究其根本,无非笼络、统率部属的方式罢了。哪种最好,最合理,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不会错的,有效就行。
王羽这种因人而异的法子,给众人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被尊重的感受。若不是出于尊重,主君又何苦花时间、精力去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情和崇尚的风格呢?若非重视到了一定程度,主君又何须放下身段,去迎合每一个人呢?
自古以来,只有臣子揣摩上意的,就算是古之明君们,又有几个会把精力放在和臣僚的配合上?
所以,尽管王羽的待人之道,与传统的观念有所不同,可即便是田丰这样追求完美之人,又或黄忠这个崇尚传统理念之人,也没对此提出过任何异议。反倒是在私下里,没少同家人或好友感慨。
太史慈当然更加不会有什么意见了,他也是个性子很随意的人,让他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行君臣之礼,那真是比杀了他还难受。
王羽拿他打趣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没什么可奇怪的,让他惊讶的是田丰、贾诩的表情,太严肃了。眼下的形势,明明很不错啊?就算二位军师还不知道最新的战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吧?
“末将路上未曾耽搁,等到了汉升兄的信使之后,便直接返程了。”
“已经打完了?”王羽眉头一挑。
“一切尽如主公所料……”说到这个,太史慈暂且将疑惑丢开一边,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刘备果然逃入了落雁谷,颜良也不疑有他,整军追了进去,结果被射声营埋伏了个正着……汉升兄阵斩颜良,余者非死则降,侥幸逃走者,不过寥寥数十人罢了,这是大捷啊!”
与先前对曹操和刘岱的两场大战相比,歼灭颜良之战的规模并不大,全歼了也只是三千人罢了。不过,这三千骑是袁绍花了不少时间,才重新武装起来的骑兵,刚出战就被灭掉,对冀州军的士气,以及袁绍的信心,都相当沉重的打击。
得到了匈奴人的帮助,冀州的骑兵应该不止三千,可经历了这样的损失之后,残余的骑兵顶多也只能和青州的骑军匹敌,而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了。
当然,有了匈奴人直接出兵,两大势力的骑兵实力,还是以冀州方面占优。不过匈奴人毕竟不是袁绍的直属势力,顶多算是附庸,而且还是那种稳定性很差的附庸,袁绍无法直接指挥他们。
在大型会战之中,任何一点微小的瑕疵,都有可能被利用,更何况是这种总体指挥上的不协调?
“主公可在?若在的话,且与某通传一声。”听得出来,来人是特意压低了嗓音在说话,但语气之间那股子急切之意,却是溢于言表,显然是有什么急事。
王羽一听就知道是谁了,在亲卫通报之前,便扬声道:“进来吧,子义。”
“喏!”帐门一掀,太史慈大踏步的走了进来,一脸兴奋。
两位谋士还在苦思,王羽却没那么多麻烦,他行事的风格就是这样,想定了的事,就去做,不会反复思量其中利弊得失。反正有漏洞的话,两大谋士肯定会提醒自己,何必枉费精力呢?这就是当老大的福利了。
“你这是……有喜事?”他故意打趣道:“莫非回来的路上,在某个庄园借住,遇见了心仪的女子么?”
“呃……啊?”太史慈一愣。
实际上,王羽对部属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
和田丰、黄忠这些为人方正严肃的人说话,他都是一丝不苟的,让人挑不出什么错处;而在于禁、徐晃这样的铁杆嫡系面前,他表现的就比较随意了;对赵云,他表现出来的是纯粹的亲切;对太史慈和贾诩最特殊,基本上就是本色出演了。
对此,众文武的反映都还不错。
为人君者,在人前的形象是有很多种的,有的示人以方正庄肃,有的示之以宽和仁厚,有的则以豁达霸气取胜,但究其根本,无非笼络、统率部属的方式罢了。哪种最好,最合理,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不会错的,有效就行。
王羽这种因人而异的法子,给众人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被尊重的感受。若不是出于尊重,主君又何苦花时间、精力去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情和崇尚的风格呢?若非重视到了一定程度,主君又何须放下身段,去迎合每一个人呢?
自古以来,只有臣子揣摩上意的,就算是古之明君们,又有几个会把精力放在和臣僚的配合上?
所以,尽管王羽的待人之道,与传统的观念有所不同,可即便是田丰这样追求完美之人,又或黄忠这个崇尚传统理念之人,也没对此提出过任何异议。反倒是在私下里,没少同家人或好友感慨。
太史慈当然更加不会有什么意见了,他也是个性子很随意的人,让他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行君臣之礼,那真是比杀了他还难受。
王羽拿他打趣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没什么可奇怪的,让他惊讶的是田丰、贾诩的表情,太严肃了。眼下的形势,明明很不错啊?就算二位军师还不知道最新的战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吧?
“末将路上未曾耽搁,等到了汉升兄的信使之后,便直接返程了。”
“已经打完了?”王羽眉头一挑。
“一切尽如主公所料……”说到这个,太史慈暂且将疑惑丢开一边,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刘备果然逃入了落雁谷,颜良也不疑有他,整军追了进去,结果被射声营埋伏了个正着……汉升兄阵斩颜良,余者非死则降,侥幸逃走者,不过寥寥数十人罢了,这是大捷啊!”
与先前对曹操和刘岱的两场大战相比,歼灭颜良之战的规模并不大,全歼了也只是三千人罢了。不过,这三千骑是袁绍花了不少时间,才重新武装起来的骑兵,刚出战就被灭掉,对冀州军的士气,以及袁绍的信心,都相当沉重的打击。
得到了匈奴人的帮助,冀州的骑兵应该不止三千,可经历了这样的损失之后,残余的骑兵顶多也只能和青州的骑军匹敌,而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了。
当然,有了匈奴人直接出兵,两大势力的骑兵实力,还是以冀州方面占优。不过匈奴人毕竟不是袁绍的直属势力,顶多算是附庸,而且还是那种稳定性很差的附庸,袁绍无法直接指挥他们。
在大型会战之中,任何一点微小的瑕疵,都有可能被利用,更何况是这种总体指挥上的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