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他就是在等机会。”
贾诩断然做出了结论:“如今骠骑六军已成规模,众将各安其位,到大战再起,有大规模的扩军行动之前,想必都不会有什么上位机会了。从一介新丁,就算骠骑名录上有名,想成为一军主将,恐怕也很难,除非和子龙一样,有某些特殊的领。”
王羽点点头。赵云的战场嗅觉,源自与他与生俱来的敏锐观察力,这项能力使得他成了轻骑部队的不二主帅人选,再加上界桥之战中的经验表现,才造就了这位最年轻的一军主帅。
魏延的名头不比赵云低多少,但能力方面,似乎没什么太特殊的地方。
“时势造英雄,想必他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准备在河内之战中大展身手,进而在我青州军中赢得一席之地。这一点,从他对出手时机的把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依照贾诩的分析,魏延很可能在酒楼相遇之前,就盯上周毅等人了。随后的争论,既是为了表明身份,同样也是传达善意信息的意思。等到孟津乱起,他也不急着出手,而是一直从旁观察,为的就是找到一个最佳的出手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
周毅等人因为判断有误,陷入困境,即将被困在城中。千钧一发之际,魏延出手,用最具震撼力的方式出了手。事后,救人的功劳自不用说,周毅等人的感激和随之而来的敬重才是他最需要的。
有了这个,只要再有王羽的认可,他就可以赢得这支战力超卓,指挥官的水平却有所不足的部队的指挥权,在接下来的河内战事中大放光彩,或是全军覆灭了。
对贾诩前面的分析,王羽很是惊叹,但最后那句,却让他有些纳闷:“全军覆没?”
“对,全军覆没!”
贾诩郑重点头,很认真的答道:“他虽然有些智略。但毕竟身在民间,年龄所限,阅历也颇不足,对形势的判断有所偏差。他没想到,自从元直在安邑取得大捷,摆脱了郭太、李傕的围追堵截后,形势就已经豁然开朗了,主公您顾忌的另有其事。所以,他将目标定为了张杨和整个河内!”
听到这里。王羽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不是么,魏延谋划了这么久,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救下一个无名校尉和一百兵,他是要以此为钱,将雪球滚起来。他想突袭安邑。杀了张杨,立下一场大功劳。
贾诩的分析和历史上的那个魏延确实很像。小说里,此人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也是在刘备后有追兵,前无去路的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打开了城门,并且和守城的聘一通乱战。给刘备进城赢得了时机。
可他没想到,除非荆州军全体倒戈,否则刘备根就不敢在襄阳与曹操作战。结果刘备跑了,判断形势失误的魏延被晾在那儿了。打光了部队之后,他也只能无奈撤走,千里迢迢的跑去了长沙,继续等待时机。
后来也是他杀了韩玄。迎了久攻不下的刘备军入城。
由此而建,魏延把握时机的能力确实不错。不过和赵云那种专门寻找破绽,攻击弱点的特色相比,魏延似乎更喜欢投机。
历史上,他与诸葛亮的那个著名的分歧,即:奇袭子午谷的策略,同样也是投机套路的。这策略的确有成功的可能,但却非常危险,赢就全赢,输就全输,没有留下任何余地。这种策略在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眼中,自然无一可取之处。
“这样说来,和,你认为他不适合为将统兵?”
“当然不适合。”贾诩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我军如今强势已成,未来的战役,应以稳健为主,只要自己不露出大的破绽,平定天下的就一定是主公您!魏延新来,可若为副将,他必心有不甘,急于表现,挖空心思找立功的机会,就像在孟津那样。”
“那让他当主将呢?”好歹也是一位名将,王羽当然不会弃之不用,那太浪费了。
“当主将也有不妥,他那性格,很容易和其他人争风头。子义也喜欢与人争风头,但他没什么心机,只会直来直去的争,不会造成太棘手的后果。但这位魏长,争起风头来,恐怕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贾诩断然做出了结论:“如今骠骑六军已成规模,众将各安其位,到大战再起,有大规模的扩军行动之前,想必都不会有什么上位机会了。从一介新丁,就算骠骑名录上有名,想成为一军主将,恐怕也很难,除非和子龙一样,有某些特殊的领。”
王羽点点头。赵云的战场嗅觉,源自与他与生俱来的敏锐观察力,这项能力使得他成了轻骑部队的不二主帅人选,再加上界桥之战中的经验表现,才造就了这位最年轻的一军主帅。
魏延的名头不比赵云低多少,但能力方面,似乎没什么太特殊的地方。
“时势造英雄,想必他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准备在河内之战中大展身手,进而在我青州军中赢得一席之地。这一点,从他对出手时机的把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依照贾诩的分析,魏延很可能在酒楼相遇之前,就盯上周毅等人了。随后的争论,既是为了表明身份,同样也是传达善意信息的意思。等到孟津乱起,他也不急着出手,而是一直从旁观察,为的就是找到一个最佳的出手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
周毅等人因为判断有误,陷入困境,即将被困在城中。千钧一发之际,魏延出手,用最具震撼力的方式出了手。事后,救人的功劳自不用说,周毅等人的感激和随之而来的敬重才是他最需要的。
有了这个,只要再有王羽的认可,他就可以赢得这支战力超卓,指挥官的水平却有所不足的部队的指挥权,在接下来的河内战事中大放光彩,或是全军覆灭了。
对贾诩前面的分析,王羽很是惊叹,但最后那句,却让他有些纳闷:“全军覆没?”
“对,全军覆没!”
贾诩郑重点头,很认真的答道:“他虽然有些智略。但毕竟身在民间,年龄所限,阅历也颇不足,对形势的判断有所偏差。他没想到,自从元直在安邑取得大捷,摆脱了郭太、李傕的围追堵截后,形势就已经豁然开朗了,主公您顾忌的另有其事。所以,他将目标定为了张杨和整个河内!”
听到这里。王羽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不是么,魏延谋划了这么久,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救下一个无名校尉和一百兵,他是要以此为钱,将雪球滚起来。他想突袭安邑。杀了张杨,立下一场大功劳。
贾诩的分析和历史上的那个魏延确实很像。小说里,此人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也是在刘备后有追兵,前无去路的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打开了城门,并且和守城的聘一通乱战。给刘备进城赢得了时机。
可他没想到,除非荆州军全体倒戈,否则刘备根就不敢在襄阳与曹操作战。结果刘备跑了,判断形势失误的魏延被晾在那儿了。打光了部队之后,他也只能无奈撤走,千里迢迢的跑去了长沙,继续等待时机。
后来也是他杀了韩玄。迎了久攻不下的刘备军入城。
由此而建,魏延把握时机的能力确实不错。不过和赵云那种专门寻找破绽,攻击弱点的特色相比,魏延似乎更喜欢投机。
历史上,他与诸葛亮的那个著名的分歧,即:奇袭子午谷的策略,同样也是投机套路的。这策略的确有成功的可能,但却非常危险,赢就全赢,输就全输,没有留下任何余地。这种策略在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眼中,自然无一可取之处。
“这样说来,和,你认为他不适合为将统兵?”
“当然不适合。”贾诩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我军如今强势已成,未来的战役,应以稳健为主,只要自己不露出大的破绽,平定天下的就一定是主公您!魏延新来,可若为副将,他必心有不甘,急于表现,挖空心思找立功的机会,就像在孟津那样。”
“那让他当主将呢?”好歹也是一位名将,王羽当然不会弃之不用,那太浪费了。
“当主将也有不妥,他那性格,很容易和其他人争风头。子义也喜欢与人争风头,但他没什么心机,只会直来直去的争,不会造成太棘手的后果。但这位魏长,争起风头来,恐怕是无所不用其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