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峡并非是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西域的必经之处。素有西域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也正因如此,清军在撤入西域之后,为阻挡明军的进攻,就在星星峡修建了要塞,使得这里成为阻挡明军进攻西域的第一道关隘。

    风吹着哨子,永不停歇的在天际回旋。隘口两边的山峰,矗立着清军镇守隘口构筑的棱堡,这些棱堡看似并不怎么起眼,但是黑洞洞的炮口、枪孔正对着星星峡隘口,蓦然间透露出咄咄的杀气。

    在过去的十一年间,这道隘口阻挡明军进军西域的脚步,尽管这里已经十一年不闻战火,甚至商队还会从这里通过,但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天,战争势必会在这里打响。

    七月初十,也就是在哈密被明军奇兵夺占四天后的清晨,在星星峡前方,出现了明军大队人马的身影,长达十一年的“和平”在这个清晨被打破了。

    “嗵!”

    伴着炮栓关闭时有些沉闷的星响,西征军直属第一重炮营的14门180斤攻城炮的炮膛关闭,被摘掉了炮衣和伪装网的大炮将那短粗的炮管直指天际,这种兴乾18式攻城炮,是大明的最新技术产物,它的炮身不再是由铜铁铸造而成,则是用钢材锻打而成,炮身坚固耐用,尽管它的射程只有10里,但是仍然超过绝大多数火炮的射程。

    更重要的是,它是后装炮线膛炮,以高仰角的射击,炮弹可以准确的击中目标,而尖锐的要塞破坏弹可以深入到要塞内部才会爆炸,这是大明的兵工厂历时数年才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

    拉着拉火绳的炮手,将炮绳系缠在手上,紧张的盯着前方,而炮长们的眼睛都盯着那边小旗,等待着开炮的命令,在火炮的后方是来回踱着步的军官们,他们不时的打开怀表,最后一刻的空气太过凝重了,几乎让人窒息。

    与此同时,距离星星峡不到十五里的一道临时铺设的铁路支线上,一门巨型的大炮横跨铁路线上,火车上一门巨大的火炮后方,炮手们正在那里努力着。

    铁链吊索的哗啦声中,一枚重达600斤炮弹被吊至炮尾,炮手们立即推动着炮弹,将其塞进弹膛。

    “咣!”

    600斤重的炮弹,在战士们的推动下,被装进了炮膛,随之一个又一个发射药包,被战士们用推弹杆塞进弹膛,在火炮装填完成之后,站在指控台上的军官不断的下达着调整射角的命令,

    完成装弹的巨炮,那根看短粗,但却仍然也有两丈多长的身管,开始缓缓的抬高,最后以45度射角直指向天际。

    这是大明兵工厂在上个月刚刚造出的巨炮,原本这门巨炮是应该部署在海军要塞,但随着一纸命令被调西北,然后数千名工兵紧急铺设了一条野战铁路,以便将火炮运到前线。

    在过去的十一年中,经过三万工程兵和六万民工的努力,铁路终于从西安修到了瓜州,半年前,当蒸汽机车呼啸着驶进瓜州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那蒸汽机车的汽笛声并不是火车的汽笛,而是进攻西域的号角。

    而现在,那条付出了数千生命修建的铁路,把这门“巨炮”送到了前线,即便是最坚固的要塞,在它的面前,也像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

    黎明时分,突的一阵雷鸣席卷着大地,倾刻之间,数以千计的炮弹像雨点似的落在星星峡要塞上,狠狠的砸在了要塞内的清军头上,尽管早在数天前,他们就已经接到了预警,但是有如雨点般的炮弹,还是立即把他们打朦了。

    这是从未曾有过的密集弹雨,而对于要塞而言,真正的威胁并不是迫击炮或者野战炮的炮弹,而是攻城炮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落下的炮弹。

    “嗡……”

    发出沉闷呼啸声180斤炮弹在空中以抛物线飞向远处星星峡要塞,要塞中的清军士兵听着空中传来的破空声,压根就没有什么反应。

    他们早就适应了明军的打法,针对明军大量使用的迫击炮,要塞的火炮像是舰炮似的,架设于内部,顶部有厚实的垒顶。足以抵挡垂直落下的迫击炮炮弹。

    所以,堡垒中的清军,根本就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恐惧,而是叫嚷着装填着炮弹,准备回应明军的炮击!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14门攻城炮打出的14发炮弹,都在第一时间打出了14发要塞破坏弹,这种炮弹是用特制的钢壳制成,这是为破坏要塞特意研制的破障坏弹,炮弹在命中要塞的瞬间,并没有立即爆炸,而是凭借其坚锐的锥形弹头,一直穿透了近三尺厚的要塞石质穹顶,才重重的落在堡垒室内,而此时,弹尾的延时引信还在冒着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