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敬平公主凌毓棠出阁之前便是先帝最珍爱的女儿,也是当朝太子凌致轩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安国公府是御赐府邸,正南直接相连着公主府,其中亭台水榭,楼宇暖阁,应有尽有,远远胜过寻常亲王府,无不彰显着逾越规制的恩宠与极尽奢华的布置,奈何公主一向端淑守礼,嫁入府中之后并未居于公主府,而是常住国公府时时侍奉公婆,府宅和睦一时传为整个朔安城的佳话。
先帝宠爱,凌毓棠师从竹苏,练得一手好剑法,所以对于朔安城中寻常男儿根本相看不上,当年上官将军的长子上官严诚年轻有为,出入战场建功立业,夫妻二人琴瑟在御,真真儿是天造地设,婚后育有一子上官谦,也是少年英才。
上官谦回到府上的这一日,整个安国公府闭门谢客,国公爷上官严诚与敬平长公主一年多的光景没有见到远出在外的儿子,国公爷虽然心里挂念但面上还好,只是长公主看到儿子终于舍得江湖回归帝都,心中的欣慰全然表现在了脸上。
走至国公府内宅正庭,上官谦突然停下了脚步跪拜在地,朝着父母双亲行礼致歉,说道:“儿子给父亲母亲请安,之前是谦儿不懂事,一心只想着自己逍遥却未能在二老膝下尽孝,请受谦儿一拜。”
上官严诚因为早年征战,肤色较深了些,平日里端坐一处难免叫人觉得有些严厉生冷,但俊挺的五官和端正的面廓依旧能够叫人体会到其年轻时的英俊,习武之人即使不再持剑,可身形依旧伟岸。侯爷与长公主皆是不喜奢华之人,所以今日只是照常身穿各自的家居服,腰间配饰简单却足够显示身份,唯有长公主今日在发饰上加了个新作的玉簪。
看见儿子跪在身前,两位虽然不忍却还是任他自行起身并没有着人搀扶,只因为他们二人既知江湖悠远也知何为责任。
上官严诚虽不愿上官谦像他一样放下刀剑于朝堂周旋,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身为上官一脉理应承袭祖训,做到不辱一身所学保家卫国;而长公主更是曾受教于竹苏,虽更喜江湖肆意,却也深知上官谦作为国公府独子身上的重担,即便任由他年少在外从来不过多干涉,也明白如今时候已到,她凌韵棠的儿子理应拿得起放得下。
“你既然想明白了,那便收拾一下,午后随为父进宫给陛下请安吧,你不在朔安的这些年,陛下经常提起你想来也是看中你的。”上官严诚说完正要起身去换身衣服进宫见驾,正欲与长公主相携离开,说知道突然听见上官谦说道:“父亲思虑甚佳,只是先前睿王殿下早就给了儿臣书信,说是回朔安之后要与我见面,如此,儿子理应先去拜见殿下,随后再一同进宫与陛下请安。”
见自己儿子此一言,上官严诚便先让长公主回内院休息,待她于廊下走远后,他示意上官谦前往书房说话。
“你要先去见睿王?”上官严诚示意煮茶的心腹先退出去,自己与上官谦对坐在窗下的案前,虽然这几年自己从未与他提起过朔安局势,但知道他与宣王殿下凌靖尘有多年同门之谊,所以猜测他也应该明白几分。
“儿子虽然久居山野,却也知晓朔安夺嫡之势已起,睿王执掌兵权多年,虽然没有母家帮扶但在朝中却早有势力,如今瑢王殿下归来气势汹汹又有梁家沈家撑腰,依旧不容小觑.....”
上官严诚依旧煮茶,默认他继续说下去。
上官谦为他父亲舀了杯茶继续说道:“咱们国公府与姜家私交甚好,这是朔安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虽然姜卿言已死,但姜贵妃的晋王与靖尘......与宣王殿下交好,而宣王又是一心扶持睿王的,他们兄弟两个在军中甚有威望。如今上官家无实权,我若为陛下效力,自然要上战场才不是辱没毕生所学,父亲原先在军中的心腹大多数皆入睿王麾下,所以我即便投靠了瑢王与梁家,也不会有人信的。”
上官严诚自然明白,这是他儿子上官谦回到朔安的唯一条件,想来他是早就打定主意归来助宣王凌靖尘一臂之力,今日这一番话是来朝自己表态的。
“你若真有此打算,为父便也不用再交代什么了。”
上官严诚依旧静心看着煮在水中的茶,良久并未再发一言。
上官谦看着他父亲的眼神平静如水并无波澜,他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原来,父亲是想把站队睿王的功劳归放在我身上。”今日为止,上官谦才真正想明白,他父亲这么多年除却私交之外,一直对外中立的根本原因,竟然在等着有朝一日他自江湖归来,把整个安国公府的人脉与权势当作他上官谦入睿王麾下的筹码而已。
安国公府的两父子突然成为了睿王的人,而这恰巧是在上官谦归来之后,各中原因不言自明,这个人情算是上官严诚这么多年能够为儿子上官谦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了。
“为父虽然是习武之人,早先原本最憎恶于朝中周旋玩弄权术,可当真正失了兵权的时候,才知道手中无权意味着什么,才知道那些文臣整日里都在惶恐什么......你一向比为父有悟性,也算是这些年在竹苏静修的缘故,国公府不似竹苏,朔安不比江湖,经不得行差踏错,你可记住了?”
上官谦虽然早有准备,但今日听到父亲言中之意,是要将安国公府彻彻底底地交到他的手中,不免还是有些胆怯,毕竟上官氏满门荣耀自今日起便尽数系在党争之中了。
而这选择,是他上官谦做出的。
“儿子不敢预计将来,但会拼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你更衣后便去吧,不要让睿王殿下等久了,更不要辜负宣王殿下的苦心。”上官严诚虽然更尊重自己儿子的选择,但这些年随君伴驾多次,对于当今陛下的性格也算能够揣测几分,宣王凌靖尘自幼被送往竹苏但对外从未公开过,竹苏人杰地灵,多少人想去却不能,这便是陛下在无声无息的护着温誉皇后的两个嫡子。
先帝宠爱,凌毓棠师从竹苏,练得一手好剑法,所以对于朔安城中寻常男儿根本相看不上,当年上官将军的长子上官严诚年轻有为,出入战场建功立业,夫妻二人琴瑟在御,真真儿是天造地设,婚后育有一子上官谦,也是少年英才。
上官谦回到府上的这一日,整个安国公府闭门谢客,国公爷上官严诚与敬平长公主一年多的光景没有见到远出在外的儿子,国公爷虽然心里挂念但面上还好,只是长公主看到儿子终于舍得江湖回归帝都,心中的欣慰全然表现在了脸上。
走至国公府内宅正庭,上官谦突然停下了脚步跪拜在地,朝着父母双亲行礼致歉,说道:“儿子给父亲母亲请安,之前是谦儿不懂事,一心只想着自己逍遥却未能在二老膝下尽孝,请受谦儿一拜。”
上官严诚因为早年征战,肤色较深了些,平日里端坐一处难免叫人觉得有些严厉生冷,但俊挺的五官和端正的面廓依旧能够叫人体会到其年轻时的英俊,习武之人即使不再持剑,可身形依旧伟岸。侯爷与长公主皆是不喜奢华之人,所以今日只是照常身穿各自的家居服,腰间配饰简单却足够显示身份,唯有长公主今日在发饰上加了个新作的玉簪。
看见儿子跪在身前,两位虽然不忍却还是任他自行起身并没有着人搀扶,只因为他们二人既知江湖悠远也知何为责任。
上官严诚虽不愿上官谦像他一样放下刀剑于朝堂周旋,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身为上官一脉理应承袭祖训,做到不辱一身所学保家卫国;而长公主更是曾受教于竹苏,虽更喜江湖肆意,却也深知上官谦作为国公府独子身上的重担,即便任由他年少在外从来不过多干涉,也明白如今时候已到,她凌韵棠的儿子理应拿得起放得下。
“你既然想明白了,那便收拾一下,午后随为父进宫给陛下请安吧,你不在朔安的这些年,陛下经常提起你想来也是看中你的。”上官严诚说完正要起身去换身衣服进宫见驾,正欲与长公主相携离开,说知道突然听见上官谦说道:“父亲思虑甚佳,只是先前睿王殿下早就给了儿臣书信,说是回朔安之后要与我见面,如此,儿子理应先去拜见殿下,随后再一同进宫与陛下请安。”
见自己儿子此一言,上官严诚便先让长公主回内院休息,待她于廊下走远后,他示意上官谦前往书房说话。
“你要先去见睿王?”上官严诚示意煮茶的心腹先退出去,自己与上官谦对坐在窗下的案前,虽然这几年自己从未与他提起过朔安局势,但知道他与宣王殿下凌靖尘有多年同门之谊,所以猜测他也应该明白几分。
“儿子虽然久居山野,却也知晓朔安夺嫡之势已起,睿王执掌兵权多年,虽然没有母家帮扶但在朝中却早有势力,如今瑢王殿下归来气势汹汹又有梁家沈家撑腰,依旧不容小觑.....”
上官严诚依旧煮茶,默认他继续说下去。
上官谦为他父亲舀了杯茶继续说道:“咱们国公府与姜家私交甚好,这是朔安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虽然姜卿言已死,但姜贵妃的晋王与靖尘......与宣王殿下交好,而宣王又是一心扶持睿王的,他们兄弟两个在军中甚有威望。如今上官家无实权,我若为陛下效力,自然要上战场才不是辱没毕生所学,父亲原先在军中的心腹大多数皆入睿王麾下,所以我即便投靠了瑢王与梁家,也不会有人信的。”
上官严诚自然明白,这是他儿子上官谦回到朔安的唯一条件,想来他是早就打定主意归来助宣王凌靖尘一臂之力,今日这一番话是来朝自己表态的。
“你若真有此打算,为父便也不用再交代什么了。”
上官严诚依旧静心看着煮在水中的茶,良久并未再发一言。
上官谦看着他父亲的眼神平静如水并无波澜,他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原来,父亲是想把站队睿王的功劳归放在我身上。”今日为止,上官谦才真正想明白,他父亲这么多年除却私交之外,一直对外中立的根本原因,竟然在等着有朝一日他自江湖归来,把整个安国公府的人脉与权势当作他上官谦入睿王麾下的筹码而已。
安国公府的两父子突然成为了睿王的人,而这恰巧是在上官谦归来之后,各中原因不言自明,这个人情算是上官严诚这么多年能够为儿子上官谦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了。
“为父虽然是习武之人,早先原本最憎恶于朝中周旋玩弄权术,可当真正失了兵权的时候,才知道手中无权意味着什么,才知道那些文臣整日里都在惶恐什么......你一向比为父有悟性,也算是这些年在竹苏静修的缘故,国公府不似竹苏,朔安不比江湖,经不得行差踏错,你可记住了?”
上官谦虽然早有准备,但今日听到父亲言中之意,是要将安国公府彻彻底底地交到他的手中,不免还是有些胆怯,毕竟上官氏满门荣耀自今日起便尽数系在党争之中了。
而这选择,是他上官谦做出的。
“儿子不敢预计将来,但会拼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你更衣后便去吧,不要让睿王殿下等久了,更不要辜负宣王殿下的苦心。”上官严诚虽然更尊重自己儿子的选择,但这些年随君伴驾多次,对于当今陛下的性格也算能够揣测几分,宣王凌靖尘自幼被送往竹苏但对外从未公开过,竹苏人杰地灵,多少人想去却不能,这便是陛下在无声无息的护着温誉皇后的两个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