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扬双手紧持三炷香,立在裴矩的灵堂排位之前,眼神复杂,可是在一旁前来吊唁的宾客以及裴矩的子女看来,这却是颇有些失礼了。
但是萧扬毕竟是出自兰陵萧氏,裴矩之子裴宣机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是好,一旁的管家见自己家老爷都没有说话,也只能静立一旁。
裴宣机兄妹几人心中虽然说对于萧扬在自己父亲的灵牌前失礼有些不忿,但是人家毕竟是代表兰陵萧氏前来吊唁的,一时之间也不好发作,可是其他的宾客可没有这些顾虑,他们虽然说不会喧宾夺主,当场指责萧扬的失态以及在亡者前失礼,但也是在一旁对着萧扬小声的讨论着,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好在这时,陷入自己思维之中的萧扬终于回过神来了,看着周围很多人用异样的眼神望着他,萧扬脸色一红,感觉颇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失礼了,不过萧扬这一世终究是出身兰陵萧氏这个顶尖门阀,而且还是豪门嫡子,从小受到的都是最顶尖的教育,所以他很是恭敬的双手持稳线香,对着牌位深深的做了三个揖,然后将手中的三炷香插到了香炉之中。
一旁的裴宣机见萧扬吊唁之后,也是对萧扬作揖三次,以表示回礼,萧扬见状,很是坦然的受了裴宣机这一礼。
等到裴宣机回礼结束以后,萧扬对裴宣机深深的作揖了一次,开口说道:“裴大夫,小子刚刚失礼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此时的裴宣机乃是太宗皇帝亲自册封的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府左庶子。
要知道,唐朝时期的官制已经较为完善了,每品阶分为正、从两阶,每阶又分为上、下两级,裴宣机这个太子左庶子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四品上的官职,哪怕是在这勋贵聚集地长安城之中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官员了,而且裴宣机本人也是出自河东裴氏,所以萧扬言语之间对他颇为尊重。
“无妨,久闻萧家三郎礼节有度,文质彬彬,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啊!”裴宣机本来心中是对萧扬在自己父亲灵牌前失礼感到有些不悦的,但是人家已经开口道歉了,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裴宣机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去跟萧扬过不去。
至于为什么裴宣机喊萧扬是萧家三郎,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只有加冠,行冠礼以后才会属于自己的表字,而此时萧扬年方十二,虽然在诸多世家之中颇有些声名,但是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表字。
裴宣机其实也可以直呼萧扬的大名,但是这样也不太礼貌,刚好萧扬在萧氏这一辈的嫡子之中排行第三,于是裴宣机就喊他做萧家三郎了。
“裴大人过誉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还望裴大人能够节哀顺变,保重自己才是。”对于裴宣机的夸赞,萧扬不置可否,他跟裴宣机客套了一会儿之后,就离开了灵堂,来到了裴府的院落之中。
萧扬闲来无事,就在裴府下人的引领之下找了一个凉亭,坐在凉亭下望着裴府之中的各种布局设置,想着刚刚去逝的闻喜县公裴矩一生的功绩,死后却也只是这般光景,虽然各大氏族都有人前来吊唁,就是皇室也有派人前来慰问,但是这些跟裴矩本身所取得的功绩相比,完全就是象征意义上的奖赏,不过萧扬倒是也能够理解,在这样一个时代,天下之人更热衷的是军事政治上的功绩,对于外交上的成就并没有太过于重视,想到这里,萧扬不禁起身长叹一声,语气之中颇有些惋惜。
“这位萧兄,不知为何独自一人在此处,又因何叹气?”就在萧扬感慨裴矩的功绩在这个时代得不到更大的认可之时,背后传来了一声试探性的问候。
萧扬转过身来向后看去,发现是一位八九岁的小男孩,只是看着这男孩一身衣着虽然说不上多华丽,但是配上那气宇轩昂的独特气质,却是让萧扬明白,这又是一个勋贵家的子弟,只是这长安城的勋贵子弟太多,萧扬也不识得到底是哪家府邸的公子少爷。
“不知萧兄适才因何叹气?”见萧扬只是在上下打量着自己,那男孩混不在意,毕竟任谁独自一人的时候,在被不相识的人打扰,肯定都会有一番考量的。
对于眼前这个男孩称呼自己为萧兄,萧扬并没有太多的意外,毕竟他刚刚在裴矩的灵牌位前发呆怕是很多人都认识他了,再加上他本身在一众世家子弟中还有着不弱的名声,所以人家知道他姓萧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为何叹气?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今日前来给闻喜县公吊唁,看着这前来吊唁的情形,我思虑闻喜县公这一生的功绩,颇有些感慨,觉得这天下对于裴公未免颇有些不公罢了!”萧扬回想着自己所了解的裴矩,颇有些意兴阑珊的感慨去。
“不公?裴老大人累功被封为闻喜县公,不知道萧兄有何高见,小子虽然说年少不更,但还是洗耳恭听,愿闻其详。”眼前少年听到萧扬的感慨,心下微微一动,连忙作揖行礼请教。
看到眼前的少年对自己庄重一礼,萧扬想着司马光对裴矩的评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而在后世的中国历史上,对于裴矩的评价可谓是极高的,“交通中西,功比张骞”。这是将裴矩拔高到了汉朝时联通西域诸国的张骞同一高度,可惜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外交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所以裴矩的功劳有很多是被埋没了。
“高见谈不上,只是一点小小的看法而已,兄台若是不弃,那么萧某就且谈谈自己的看法,若是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萧扬想了想,有些事情确实不适合压在心里,而且对于这位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打外战的闻喜县公裴矩,萧扬也很是钦佩。
“萧兄客气,但说无妨,当今圣上虽然是去岁刚刚登基,可以不会轻易因言论治罪。”男孩说道。
但是萧扬毕竟是出自兰陵萧氏,裴矩之子裴宣机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是好,一旁的管家见自己家老爷都没有说话,也只能静立一旁。
裴宣机兄妹几人心中虽然说对于萧扬在自己父亲的灵牌前失礼有些不忿,但是人家毕竟是代表兰陵萧氏前来吊唁的,一时之间也不好发作,可是其他的宾客可没有这些顾虑,他们虽然说不会喧宾夺主,当场指责萧扬的失态以及在亡者前失礼,但也是在一旁对着萧扬小声的讨论着,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好在这时,陷入自己思维之中的萧扬终于回过神来了,看着周围很多人用异样的眼神望着他,萧扬脸色一红,感觉颇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失礼了,不过萧扬这一世终究是出身兰陵萧氏这个顶尖门阀,而且还是豪门嫡子,从小受到的都是最顶尖的教育,所以他很是恭敬的双手持稳线香,对着牌位深深的做了三个揖,然后将手中的三炷香插到了香炉之中。
一旁的裴宣机见萧扬吊唁之后,也是对萧扬作揖三次,以表示回礼,萧扬见状,很是坦然的受了裴宣机这一礼。
等到裴宣机回礼结束以后,萧扬对裴宣机深深的作揖了一次,开口说道:“裴大夫,小子刚刚失礼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此时的裴宣机乃是太宗皇帝亲自册封的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府左庶子。
要知道,唐朝时期的官制已经较为完善了,每品阶分为正、从两阶,每阶又分为上、下两级,裴宣机这个太子左庶子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四品上的官职,哪怕是在这勋贵聚集地长安城之中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官员了,而且裴宣机本人也是出自河东裴氏,所以萧扬言语之间对他颇为尊重。
“无妨,久闻萧家三郎礼节有度,文质彬彬,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啊!”裴宣机本来心中是对萧扬在自己父亲灵牌前失礼感到有些不悦的,但是人家已经开口道歉了,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裴宣机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去跟萧扬过不去。
至于为什么裴宣机喊萧扬是萧家三郎,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只有加冠,行冠礼以后才会属于自己的表字,而此时萧扬年方十二,虽然在诸多世家之中颇有些声名,但是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表字。
裴宣机其实也可以直呼萧扬的大名,但是这样也不太礼貌,刚好萧扬在萧氏这一辈的嫡子之中排行第三,于是裴宣机就喊他做萧家三郎了。
“裴大人过誉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还望裴大人能够节哀顺变,保重自己才是。”对于裴宣机的夸赞,萧扬不置可否,他跟裴宣机客套了一会儿之后,就离开了灵堂,来到了裴府的院落之中。
萧扬闲来无事,就在裴府下人的引领之下找了一个凉亭,坐在凉亭下望着裴府之中的各种布局设置,想着刚刚去逝的闻喜县公裴矩一生的功绩,死后却也只是这般光景,虽然各大氏族都有人前来吊唁,就是皇室也有派人前来慰问,但是这些跟裴矩本身所取得的功绩相比,完全就是象征意义上的奖赏,不过萧扬倒是也能够理解,在这样一个时代,天下之人更热衷的是军事政治上的功绩,对于外交上的成就并没有太过于重视,想到这里,萧扬不禁起身长叹一声,语气之中颇有些惋惜。
“这位萧兄,不知为何独自一人在此处,又因何叹气?”就在萧扬感慨裴矩的功绩在这个时代得不到更大的认可之时,背后传来了一声试探性的问候。
萧扬转过身来向后看去,发现是一位八九岁的小男孩,只是看着这男孩一身衣着虽然说不上多华丽,但是配上那气宇轩昂的独特气质,却是让萧扬明白,这又是一个勋贵家的子弟,只是这长安城的勋贵子弟太多,萧扬也不识得到底是哪家府邸的公子少爷。
“不知萧兄适才因何叹气?”见萧扬只是在上下打量着自己,那男孩混不在意,毕竟任谁独自一人的时候,在被不相识的人打扰,肯定都会有一番考量的。
对于眼前这个男孩称呼自己为萧兄,萧扬并没有太多的意外,毕竟他刚刚在裴矩的灵牌位前发呆怕是很多人都认识他了,再加上他本身在一众世家子弟中还有着不弱的名声,所以人家知道他姓萧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为何叹气?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今日前来给闻喜县公吊唁,看着这前来吊唁的情形,我思虑闻喜县公这一生的功绩,颇有些感慨,觉得这天下对于裴公未免颇有些不公罢了!”萧扬回想着自己所了解的裴矩,颇有些意兴阑珊的感慨去。
“不公?裴老大人累功被封为闻喜县公,不知道萧兄有何高见,小子虽然说年少不更,但还是洗耳恭听,愿闻其详。”眼前少年听到萧扬的感慨,心下微微一动,连忙作揖行礼请教。
看到眼前的少年对自己庄重一礼,萧扬想着司马光对裴矩的评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而在后世的中国历史上,对于裴矩的评价可谓是极高的,“交通中西,功比张骞”。这是将裴矩拔高到了汉朝时联通西域诸国的张骞同一高度,可惜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外交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所以裴矩的功劳有很多是被埋没了。
“高见谈不上,只是一点小小的看法而已,兄台若是不弃,那么萧某就且谈谈自己的看法,若是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萧扬想了想,有些事情确实不适合压在心里,而且对于这位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打外战的闻喜县公裴矩,萧扬也很是钦佩。
“萧兄客气,但说无妨,当今圣上虽然是去岁刚刚登基,可以不会轻易因言论治罪。”男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