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了,就不得不提一提韩素的家庭,当然也不值得大书特书,也就是普通的小康家庭,好吧,这么说可能有点装孙子,但顶天了也就是小康中的小康,肯定到不了富二代的程度。

    韩素的老爸韩天平早年间也是端着铁饭碗的人民公仆。

    90年代全民下海,韩天平比别人稍慢了一步,勉强赶上了末班车。

    靠着以前单位的关系,搞起了进出口贸易,虽然因为入场太晚没吃到什么肉,但多多少少喝了些肉汤,混了个百万身家。

    然后?也就到此为止了。

    当年老韩的很多同行朋友,趁着手里有钱都转行做了房地产,或者干起了4S店,再不济也开上了洗浴中心、高端会所,如今也都混成了亿万富豪、千万富豪。

    当然,那些在大浪淘沙中死掉的也是不计其数。

    像老韩这样不上不下的还真不多,也不知道算幸运还是不幸,老韩本人倒是看的很开,用他的话说:老子没有当大老板的命,就做个不缺吃喝的小老板也挺好。

    的确,自从老韩下海以来,韩家的生活质量直线提高,房子从单位集资房换成了别墅,车子也从桑塔纳换成了大奔,吃肉也不用算计钱了。

    关键的是,韩素也因此在初、高中的时候,当了把别人眼中的‘富二代’。

    那些年韩素也飘过,但也仅限于有钱泡泡班花,校花都成了可望不可即的‘仙女’,他读的那所学校有钱人还挺多的。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心里也清楚,自己老爹兜儿里那两个钢镚,在真正的富二代面前不值一提,哪有嘚瑟的资本?

    干脆还是做个普通人吧,挺好,跟谁都能玩到一块去,在朋友眼中都没什么架子,特别是进了机关单位,在那些老油条面前摆架子,那不是厕所里点灯——找屎吗?

    再说他老妈,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称不上桃李满天下,但在这座城市,也能说一句门生故吏遍地走。

    尤其是以前的那种师生关系都很纯粹,不像现在,金钱关系充斥着学校,学生毕业以后不骂老师就算不错了。

    韩素还记得小时候,经常有大哥哥大姐姐逢年过节的来家拜访,每次来都是两手满满当当,他的小裤兜也被塞满了红包,百八十的不嫌少、万八千的不嫌多。

    就靠着这些积攒还有每年过年的压岁钱,他才有本钱在重生回来的第一时间买茅台股票和比特币,不然他哪有钱当咸鱼?

    这个事儿暂且不提,且留到后面再说。

    刚才也提到了韩素的老妈刘芳,不过在家里,韩素和韩天平也都随她学生的叫法——刘老师。

    刘老师为人正直,思想却不古板,不然也不会受到学生们的爱戴,至于逼着他进机关单位,那是两回事。

    在老一辈的思想中,吃皇粮才算是安稳的工作,因此也不算是思想老旧,只是疼儿女的心罢了。

    刘老师生活很平淡,属于那种古典女性,把相夫教子当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为此她多次拒绝到外面开设私教课,赚更多钱的建议。

    主要也是家里不缺这份儿钱,用不着那么劳累,上课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给韩素找媳妇儿,这么多年来,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