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一直在朱骏身前伺候,第一次见朱骏的脸色这样难看,忙小心翼翼的道:“奴婢只是在宫外听说一些谣言,实在气愤不过,为皇上不值才说了几句诛心的话,奴婢再也不敢了。”
“听到了些什么谣言?”
桂子道:“奴婢不敢说。”
朱骏岂不会知道小桂子的心思,冷声道:“快说,少和朕耍心眼。”
桂子道:“奴婢出宫时听说那个革职的御史如今逍遥地很,不但每日都有官员士绅争相邀他各处赴宴,人人说到他时都赞其忠直,学堂里的教谕们还纷纷邀他讲学,奴婢还听说,海都的各处邸报都纷纷拿他和古时的魏征相比,这话里头又暗暗嘲讽皇上没有唐太宗般的气度,不能广开言路,都说那御史是生不逢时。皇上勤政仁德,奴婢是看在眼里真真切切的,如今闹成这样,奴婢实在是为皇上不值,这些官员士绅们实在是太不懂规矩,因此才说了一些怨气的话,还请皇上责罚。”
桂子小心翼翼的抬起头,见朱骏并没有发怒,只是微微眯着眼睛想着心事,遂站到一边不敢打扰。
这样的结局是朱骏所预料到地,在其他朝代,皇帝是没有错地,不管发生什么民间的舆论永远都会将过错责怪到女人和奸臣们身上,皇帝再昏庸无道,那也是因为有后宫乱政或是有奸臣挑拨。但是明朝却是个极其特殊地时代,这个时候大臣们掌握了民间舆论的权利,大臣们不管对错,直言犯上者都会受到民间的疯狂支持,乡绅士子们对他顶礼膜拜,同僚们更是将你当作直臣来给自己作为榜样。而一旦你跟皇帝穿了一条裤子,那么问题可就闹大了,首先,你会遭受所有人的唾弃,其次,你也别想在朝廷这一亩三分地上混了,收拾东西趁早滚蛋,特别是在争国本的关键时期。
最冤枉的当属万历朝的那个内阁大学士王锡爵,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阁臣位置,却因为惧失上意而奉诏拟旨而导致朝臣大哗,纷纷指斥王锡爵委婉容悦。王锡爵只好在一片骂声当中辞职。
因此,在明朝顶撞皇帝的成本与得罪舆论的成本要低的多,得罪了皇帝最多也不多被拉去廷杖或是罢官贬职罢了,却能够为自己留下美名,就算是一个布衣,走到哪里也混得开。而得罪了舆论不单会被人骂祖宗十八代,而且同僚们都弹劾奏章也不是闹着玩的,你只有辞职回乡,闭门不出一途。
朱骏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上至内阁,下到乡民百姓,竟然硬生生的将自己推到了对面,就连一向刻意揣摩自己意思的周慕白,如今也成为了争国本的主力。
“小桂子,你来给朕参谋参谋,此事该当如何处理。”朱骏明白了大多数明朝皇帝为什么宠信太监了,原因无它,大明皇帝总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需要帮手,需要人理解,而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太监。
“这是国事,奴婢不敢旁议。”
“朕让你说就说,哪有这么多废话。”
“皇上,应该把那些非议的大臣都抓到宫门廷杖,这些人实在不识抬举,不敲打敲打一下,他们还真当皇上好欺负呢。”小桂子的暴力倾向很严重。
朱骏不由得笑了出来,被小桂子一说心绪倒是好了一些,廷杖是不可能的,这些大臣们根本就不害怕廷杖,反而会以受过廷杖为荣,你越是打他,舆论更是会倾向到他们的一边,届时一个昏君的帽子盖过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明朝皇帝对付这种事的办法很多,最低等的就是廷杖,这样反而会让舆论大哗,闹得更加不可收拾,也有如正德一般傻不隆冬的去和大臣们对骂,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人觉得更加昏庸,其次就如朱棣一般诛你十族,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后遗症却是极大,朱骏自信没有如此魄力。
当然,还有个相对比较折中的办法----拖,看谁扛得住。
朱骏决定用这个办法试试。
写了这么久更新一直不慢,所以可能书中会有一些bug,小弟的订阅实在惨不忍睹,望大家支持一下。)
“听到了些什么谣言?”
桂子道:“奴婢不敢说。”
朱骏岂不会知道小桂子的心思,冷声道:“快说,少和朕耍心眼。”
桂子道:“奴婢出宫时听说那个革职的御史如今逍遥地很,不但每日都有官员士绅争相邀他各处赴宴,人人说到他时都赞其忠直,学堂里的教谕们还纷纷邀他讲学,奴婢还听说,海都的各处邸报都纷纷拿他和古时的魏征相比,这话里头又暗暗嘲讽皇上没有唐太宗般的气度,不能广开言路,都说那御史是生不逢时。皇上勤政仁德,奴婢是看在眼里真真切切的,如今闹成这样,奴婢实在是为皇上不值,这些官员士绅们实在是太不懂规矩,因此才说了一些怨气的话,还请皇上责罚。”
桂子小心翼翼的抬起头,见朱骏并没有发怒,只是微微眯着眼睛想着心事,遂站到一边不敢打扰。
这样的结局是朱骏所预料到地,在其他朝代,皇帝是没有错地,不管发生什么民间的舆论永远都会将过错责怪到女人和奸臣们身上,皇帝再昏庸无道,那也是因为有后宫乱政或是有奸臣挑拨。但是明朝却是个极其特殊地时代,这个时候大臣们掌握了民间舆论的权利,大臣们不管对错,直言犯上者都会受到民间的疯狂支持,乡绅士子们对他顶礼膜拜,同僚们更是将你当作直臣来给自己作为榜样。而一旦你跟皇帝穿了一条裤子,那么问题可就闹大了,首先,你会遭受所有人的唾弃,其次,你也别想在朝廷这一亩三分地上混了,收拾东西趁早滚蛋,特别是在争国本的关键时期。
最冤枉的当属万历朝的那个内阁大学士王锡爵,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阁臣位置,却因为惧失上意而奉诏拟旨而导致朝臣大哗,纷纷指斥王锡爵委婉容悦。王锡爵只好在一片骂声当中辞职。
因此,在明朝顶撞皇帝的成本与得罪舆论的成本要低的多,得罪了皇帝最多也不多被拉去廷杖或是罢官贬职罢了,却能够为自己留下美名,就算是一个布衣,走到哪里也混得开。而得罪了舆论不单会被人骂祖宗十八代,而且同僚们都弹劾奏章也不是闹着玩的,你只有辞职回乡,闭门不出一途。
朱骏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上至内阁,下到乡民百姓,竟然硬生生的将自己推到了对面,就连一向刻意揣摩自己意思的周慕白,如今也成为了争国本的主力。
“小桂子,你来给朕参谋参谋,此事该当如何处理。”朱骏明白了大多数明朝皇帝为什么宠信太监了,原因无它,大明皇帝总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需要帮手,需要人理解,而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太监。
“这是国事,奴婢不敢旁议。”
“朕让你说就说,哪有这么多废话。”
“皇上,应该把那些非议的大臣都抓到宫门廷杖,这些人实在不识抬举,不敲打敲打一下,他们还真当皇上好欺负呢。”小桂子的暴力倾向很严重。
朱骏不由得笑了出来,被小桂子一说心绪倒是好了一些,廷杖是不可能的,这些大臣们根本就不害怕廷杖,反而会以受过廷杖为荣,你越是打他,舆论更是会倾向到他们的一边,届时一个昏君的帽子盖过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明朝皇帝对付这种事的办法很多,最低等的就是廷杖,这样反而会让舆论大哗,闹得更加不可收拾,也有如正德一般傻不隆冬的去和大臣们对骂,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人觉得更加昏庸,其次就如朱棣一般诛你十族,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后遗症却是极大,朱骏自信没有如此魄力。
当然,还有个相对比较折中的办法----拖,看谁扛得住。
朱骏决定用这个办法试试。
写了这么久更新一直不慢,所以可能书中会有一些bug,小弟的订阅实在惨不忍睹,望大家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