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闻天感觉财富还是来得有点儿偏颇了,辛苦操持了两个季度自行车,获利速度相比却是没有此前电子计算器来得快。

    内地管制严格那阵子,朱闻天的电子计算器那是独家生意,投资小、获利大,一个月狂吸五六百万美金都是正常的。

    就算是当前水货复苏的情况下,电子计算器那边仍旧抢回了80多万美元的利润,可以说十分可观了,在朱闻天意料之外。

    而对比更为明显的则是订单供港蔬菜那边,不知不觉之间竟然也累积了400多万美元利润了;就算是1000亩地废物利用的蔬菜,都获利数十万美元。

    相比之下,被朱闻天寄予厚望的自行车似乎回报率低了点,他已经持续投资生产线2500万美元左右,一季度回报也才不到200万美元。

    不过朱闻天随即也想开了,这才是最开始呢,接下来的一年自行车产能保守估计60万辆,每辆纯利润500元华夏币计算的话,那就是3亿华夏币!

    朱闻天似乎已经看到了下一年亿万富翁的自己,别看当前账面周转资金只剩下200多万美元了,还包括预付款而不是纯利润,但是朱闻天的财富数量级应该很快就能提升两位!

    当然了,厂区这边工人招募还得持续,最终得达到3000人左右在厂内,简直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了,这些工人工资倒是已经计算在自行车生产成本之内了。

    而且由于昼夜轮班倒的原因,固定资产成本还能够下降一些,所以获利应该比预期的500元要高一些。

    同时前面提及保守估计年产能60万辆,是因为经过近期的磨合之后,吴汉红、付丽丽等人统计之下,发现实际产能比生产线设计产能要高一些,甚至还能够继续提升。

    这就涉及到华夏与英国工人劳动强度的问题了,当初英国那边每条生产线10000辆的年产能只不过是英国那边的水平罢了,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节假日,但是绝对考虑了每日劳动时长的。

    就算英国那边每天有效时间10小时计算好了,而朱闻天这边是怎么用的?

    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了,而且华夏人吃苦耐劳、熟能生巧的品质,也将随着熟练程度的提升而逐步体现出来,最终将继续表现在产能提升上。

    眼下大多数工人也只有两三个月的生产经验罢了,已经能够达到英国产能标准了,可以预见朱闻天的推测并不是无的放矢。

    这种情况之下,即使暂时无法上马电视机生产线也没有什么损失,本来就是原始积累的阶段,怎么样赚钱就怎么样来,至于技术积累甚至技术创新之类的,那是积累深厚才有条件考虑的了。

    而且朱闻天这边也并没有落下多少,这都是1981年末了,sz罗湖工业园厂区整体还没有建设完毕,收尾工作仍旧在进行之中,成厂家还没有进入生产前期准备,真正投产的也只有几家而已。

    唯一有点儿麻烦的是,这会儿50亩的厂区几乎都被自行车生产线给占下了,接下来就算是上马项目,也需要再做厂区准备。

    朱闻天打上了工业园厂区之内几处烂尾厂区的主意,这个信息是在朱闻天到建委咨询那1000亩地什么时候可以批建设指标时候得到的。

    建委两位领导在得知朱闻天需要更多厂房之后,本来是皱着眉头准备承诺朱闻天继续打报告,看能不能利用那1000亩地的时候,忽然就想起了厂区内两处可能烂尾的工程来。

    说是烂尾其实也不准确,有两家外资因为企业规划和盈损情况的改变,直接放弃了sz罗湖工业园这边建厂的打算,本来前期投资对于大公司来说也不算什么,几十万美元罢了。

    这两处厂区都没有朱闻天的地块大,一处20多亩地,一处30多亩地,这会儿建设已经接近完工了,都是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建设的。

    其他外企拿地以及后续建设可不像朱闻天那样一下付清,都是分期付款的方式,特别是后期建设上,两家企业其实都还没有掏多少钱,都是zf补贴建设起来的。

    本来已经开始建设了,投资来源却是断了,总不能就那么扔在那里吧,因而建委就申请了继续原方案建设,然后将两处厂子设法转让出去,再将补贴的那部分款项拿回来。